#
2024
4.24-4.30
欢迎您访问本站!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监察专题(选修) > 浏览文章

《调查谈话策略:对抗条件的满足与得失》

发布时间:2023年04月20日
 

       导读:舞弊调查,在谈话过程中实质上就是调查人员与被调查人员之间的博弈,那么就会涉及到对抗条件的探讨,本文即是分析对抗条件的得失权衡。

       对抗条件是决定被调查人对抗行为存在、发展的内部原因,同时对抗条件也是制约和影响对抗行为存在、发展的外部因素。有条件对抗被调查人才会选择对抗,如果没有了对抗条件,被调查人就会放弃对抗。如同儿童与青少年者进行武力对抗,显然儿童没有与青少年进行武力对抗的条件,儿童失去了武力对抗的条件只能选择放弃。由此,被调查人选择的对抗调查,是在有条件对抗的基础上产生的。被调查人的对抗条件,是建立在违法违纪事实没有暴露的基础上的。如果违法违纪事实已被纪检监察机关查清,自己即使不如实供述也不能影响纪检监察机关对自己的处罚,在无法逃避损失后果的情况下,就失去了对抗条件,被调查人的对抗也就失去了意义,自然放弃对抗。

      “条件”认知的程度决定了被调查人对抗调查的行为方向。在很多时候调查人员手里并没有掌握被调查人的违法违纪证据,“ 谈话”被调查人的目的就是要让被调查人自己交出违法违纪证据,被调查人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供述自己的违法违纪事实的。如果被调查人明知调查人员没有掌握自己的违法违纪证据,证明自己违法违纪还要依赖自己的供述,自己还有条件对抗,那么被调查人能够选择放弃对抗吗?显然不会的。那是什么原因导致被调查人在有条件对抗的情况下放弃对抗呢?这是由被调查人对“条件”认知的程度决定的,在“谈话” 活动中, 调查人员的态势以及所提供的信息,足以使被调查在人感觉到调查人员已经掌握了违法违纪证据,或者是违法违纪信息,认知的结果是对抗条件的丧失,这实际上是对“条件”认知的错觉造成的,是误以为“条件”的丧失。这正是调查人员在没有掌握被调查人违法违纪证据的情况下,能够使被调查人供述违法违纪事实的重要基础。

      “对抗条件”的把握程度决定了被调查人的对抗程度。对违法违纪事实暴露程度的把握,实际上就是对抗条件的认知。全部违法违纪事实的暴露与局部违法违纪事实的暴露,多个违法违纪事实的暴露与部分违法违纪事实的暴露,是被调查人选择全部供述还是部分供述的重要基础。如果被调查人的认知是全部的违法违纪事实的暴露,那么就有可能选择供述全部,如果被调查人的认知是部分的违法违纪事实的暴露,那么他就不可能选择供述全部的违法违纪事实,而会选择暴露多少就供述多少,这是人的趋利避害的本性所决定的。在“谈话”活动中调查人员如何组织“对抗条件” 的认知?是全部的“对抗条件”的丧失,还是部分的“对抗条件”的丧失, 是由“谈话”的目的所决定的。调查违法违纪是全部的违法违纪行为,而不是局部的违法违纪行为,所以调查人员在组织对被调查人的信息影响时,是让被调查人产生对全部的违法违纪事实的认知,避免被调查人对局部的违法违纪事实的认知。如果让被调查人产生的是局部的违法违纪事实的认知,那么被调查人只能供述局部的违法违纪事实,从而掩盖了其他的违法违纪事实。所以“对抗条件”的丧失,是整体的还是个体的,对被调查人的对抗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。

       违法违纪行为的记忆是被调查人“对抗条件”产生的基础。首先调查“谈话”是在调查“谈话"者预先认为被调查人有违法违纪问题的前提下进行的,而这个前提的产生则是基于被调查人的违法违纪记忆,没有违法违纪记忆就不存在对抗,被调查人实施了违法违纪行为,因为这种行为是社会的否定行为,是要受到法律惩罚的行为,由此才会引起对抗,如果没有违法违纪的行为记忆,那就不存在对违法违纪行为的隐瞒和对抗了。被调查人的“对抗条件"依赖于违法违纪的行为记忆,在被调查人实施违法违纪活动的过程中,那些能够证明违法违纪行为的因素,和违法违纪事实暴露的可能性,对被调查人心理的“对抗条件”产生了重要影响。违法违纪行为的记忆是被调查人自我确认的依据,被调查人在被“谈话”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都是从这里开始的,违法违纪的记忆是被调查人对抗的前提,没有违法违纪记忆就不存在对抗的问题了。在“谈话"的空间里,对违法违纪行为的记忆是模拟产生、再现的,在“谈话”的空间里,调查人员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模拟程度,对被调查人的对抗条件的认知有着重要影响。调查人员模拟的违法违纪事实与被调查人的行为记忆相吻合,被调查人的对抗条件就会自动丧失,反之就会被强化。再者,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反映,违法违纪的行为记忆在调查人员外来的信息刺激下被激活,自然会通过不同的渠道反映出来(这是形体语言研究的结果)。例如,被调查人为了掩盖自己的违法违纪事实,对抗调查“谈话"的基本方法就是"谎言”,这种“谎言”在外来的信息刺激下,总会通过说谎者的外部形体反映出来,告诉别人自己在说谎。另外,说谎者引发的心理焦虑,促成了自我对抗条件的降低和削弱,由此违法违纪的行为记忆是隐瞒违法违纪事实的天敌。
 

分享到:

上一篇:审查调查“谈话”的20种语言技巧与方法

下一篇:《调查谈话策略:被调查人的心理事实与客…

版权所有 © 2020-2021 本站保留所有权利 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
粤ICP备13051406号-6   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8170号